历史的奥秘首页 > 历史人物 > 正文

毛主席是如何提出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方针的?

时间: 浏览量:
用手机看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内容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
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的方针,是毛主席为发展科学、繁荣文学艺术而提出来的,时至今日仍然再指导着我们的工作。

“双百”方针是怎么提出来的呢?

“双百”方针的提出也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。

新中国刚成立时,整个社会都在调整中,经过几十年革命的人们的思想是单纯的、简单的、惯性的,思考问题动不动带着姓“资”、姓“社”还是姓“封”的思维,也因此引发了艺术界、历史界等各界的争论。

1950年,就发生了在京剧问题上争论。一派主张京剧是封建主义的,应予全部取消;另一派则主张全部继承。双方争论不休,问题反映到毛主席处,毛主席认为:

“京剧还是要要,不单是京剧,各种戏曲形式都应该要,所采取的态度应该是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,加以继承。”

其实,这与延安时期,毛主席对京剧提出的“推陈出新”的方针是一致的。

在毛主席这种思想的指导下,1951年全国还专门成立了中国戏曲研究院,毛主席还题了八个字的词:“百花齐放,推陈出新”。

其实,这种姓“资”、姓“社”、姓“封”的争论涉及到许多方面。

比方说,西医是资本主义的,中医是封建的,等等。

就连当时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与范文澜,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问题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。本来是学术问题,却闹得非要中央宣传部决定谁对谁错。可部长陆定一哪能定的了?就报告给了中央和毛主席。中央就此决定由中宣部就中国历史问题、中国文字改革问题、语文数学问题组织三个委员会加以研究。

毛主席是如何提出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方针的?毛主席是如何提出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方针的?

但是,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在讨论郭、范争论时,还是觉得不好定论,于是主任陈伯达就到毛主席那里请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,毛主席回答要“百家争鸣”。

由此可见,“百花齐放,推陈出新”和“百家争鸣”这两个口号是分别针对一个领域提出的。

1956年4月25日,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作的《论十大关系》的报告,尽管报告讲的主要是经济问题,但体现了非常开放的思想。这给讨论报告时发言的中宣部长陆定一一重要启示,发言中提出学术界也要发扬民主。并说,毛主席“百花齐放”的题词起了很大的作用,“百家争鸣”的精神很好,建议在科学文化问题上要贯彻这两个口号。

毛主席深感这些意见很好,就在总结讲话中一锤定音:

“’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’,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。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,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。讲学术,这种学术可以,那种学术也可以,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,你如果有真理,相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。”

于是,5月2日,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讨论《论十大关系》总结讲话中正式宣布了“双百”方针。毛主席说:

“我们在中共中央召集的省市委书记会议上,还谈到了这一点,就是在艺术方面的’百花齐放’的方针,在学术方面的’百家争鸣’的方针。现在春天来了嘛,100种花都让它开放,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,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,这就叫百花齐放。百家争鸣,是说春秋战国时代,2000年前那个时候,有许多学派,诸子百家,大家自由讨论,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。”

毛主席还说: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之内,各种学术思想,正确的,错误的,让他们去说,不去干涉他们。李森科,非李森科,我们也搞不清。有那么多的学说,那么多的自然科学。就是社会科学,这一派,那一派,让他们去说,在刊物上、在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。”

“双百”方针,就这样伴随着《论十大关系》的讨论定了下来。

毛主席又在1957年2月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》和3月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,又集中展开论述了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。毛主席说:

“’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’,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,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。”
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部分源自互联网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!

编辑:镜花水月
关键词: 百家争鸣